开发高活性口服固体制剂的药企面临着从保障可靠供应链到放大复杂生产工艺的独特挑战。这些障碍会导致代价高昂的延误和更多风险,特别是在开发关键药物的高活性原料药 (API)时。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基于数据的灵活方法,结合预测工具、专业知识和工厂能力。
赛默飞法国布光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厂最近开展的几个项目展示了如何运用针对性策略支持口服固体制剂开发并减少风险,从而获得一致、高质量的结果。布光工厂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早期和后期开发卓越中心,厂内设有占地 430 平方米、采用先进技术的专用研发中心。该厂主营高活性原料药,为药企提供处方开发、原料药表征和临床服务等服务,旨在减少风险并加快新药上市。
下列案例展示了该厂如何运用技术知识、先进预测工具和欧洲监管合规经验,帮助生物技术企业和药企克服口服固体制剂开发中的关键挑战,可靠且精准地简化流程。
维护高活性原料药供应链安全对保障产品供应至关重要,然而双源采购策略本身往往存在复杂性。某开发罕用药的客户就曾面临这个问题。依赖单一供应商存在供应中断的风险,可能导致代价高昂的延误。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布光团队采用双源采购策略,通过压实模拟评估和验证两个供应商的原液特性。他们仔细分析了粒度分布和流动特性,确保两个供应商的原液均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此方法帮助客户维护了供应链安全和监管合规性,保障了主要市场的产品供应。
另一客户在薄膜衣片生产放大过程中遇到了类似挑战。此时必须确认第二供应商同时满足临床和商业化生产的质量标准。布光团队使用预测性模拟工具评估不同供应商原液的机械性能和一致性,使客户能够放心采用双源采购策略并进一步增强供应链可靠性。
当企业进行高活性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放大时,确保混合均匀度以及硬度、溶出速率等片剂特性对保持质量一致至关重要。某需要放大润滑工艺的客户当时正面临这一挑战。为保持混合物和片剂特性,布光团队采用基于弗劳德数和润滑长度尺度的放大方法,并辅以Styl’One™ Evolution压实模拟器。弗劳德数有助于平衡不同生产规模的重力效应,润滑长度尺度可优化特定物料的混合,综合考虑这两者有助于精准控制混合均匀度和片剂质量。布光团队通过将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让客户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仍能保持均匀度和质量,从而从小试规模顺利过渡至商业化规模。
干法制粒工艺的放大尤为复杂,因为小试规模与中试规模设备间的差异会导致粒度分布和流动性等颗粒特性不一致。布光团队使用Gerteis Mini Pactor 滚压机作为中试规模操作的基准为面临这一挑战的客户进行了比较分析。他们评估了多种小试规模研磨技术,以确定与中试规模目标特性最匹配的技术。该分析使布光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物料浪费、保持颗粒一致性并减少生产延误,从而确保可靠完成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过程。
对于有意进军欧洲市场的药企,在当地设有先进的口服固体制剂工厂具有战略和运营必要性,可提供多重优势:
对于开发高活性口服固体制剂或希望在欧洲拓展业务的企业,这些优势意味着加快向患者交付药物、简化上市流程,以及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强化质量和可靠性保证。